页面

2015年4月29日星期三

【工作坊】日本手拭巾造 纸巾袋。

工作坊进行的教室与教材
2015年4月25日(周六)有幸参与由驻大马的日本交流基金会(JFKL)举办的日本文化工作坊——以日本手拭巾(手拭い)制作口袋纸巾的袋子。JFKL于周五与周六(24/4 - 25/4)将四班工作坊分别在上下午两时段,举办一班长达两小时的工作坊,以便有兴趣者方便出席。报名费为20令吉。

工作坊开始之前,我们得以筛选我们喜欢的主要材料——手拭花纹套。一套内有两条不同款式的手拭,任君选择。但因为我们是工作坊最后班次,所以剩下的款式大同小异,没了具有日本风格的水墨花纹。

在开始着手制作纸巾袋前,主讲导师先简单地与我们介绍手拭的历史、用途和规范尺寸。长宽30CM * 90CM 的手拭,顾名思义就是拿来擦脸、擦手和洗澡。日本人也很爱入浴时将手拭绑在额头上,也经常能在日本古代背景电视剧的主角们上找到其身影。而现在因环保意识兴起,手拭因是全棉制作、容易清洗,也用以包裹礼品赠送与当作装饰品使用。

我们拿起置于桌上的模板,照葫芦画瓢地描绘大概,沿着线条剪下需要的部分。过后沿着虚线直线往正反面折,交给导师或助教用电烫斗固定线条,就能进入缝纫的部分。虽然老师说明要使用双边线,但是我只使用了单边线缝纫两旁,因为我压根都不知道两者的分别何在!噗。 只要线固定、能翻面,再做挑布整理的部分,美美的纸巾袋就这样完成了!

原料与成品展示
说完工作坊的参与过程,就说说自身的感受与出发点吧。

我一直都觉得,学习语言最快速最道地的方法就是爱上本地人他们的文化。屈指一算、学习日文的日子已有一年半,却没参与任何日本文化有关的活动。而这次有伴相陪,报名参加工作坊、体验日本文化、过过日本贤妻生活。在报名过后才得知这活动是需缝纫技巧,而不像网络搜寻上所显示的包裹方法,顿时后悔了。

抱着反正报名了,就去吧!献丑就献丑吧!所幸最后出来的成品还是挺满意的,满足感爆发!而工作坊的结束,证明了就算缝纫技巧多烂多菜鸟、速度多慢,只要有心,都会成功的!

缝纫的过程中,暴躁与郁闷的心情会因为专注力和注意力的转移而慢慢消去。看着逐渐成型的手作,你的满足感也渐渐地上升。无论出来的成品是否百分完美,但其中注入的耐心与细心才是极为珍贵。

最后,我虽然喊着不会再参加缝纫的活动,也觉得自己不适合走这路线。但却觉得偶尔地参与,做做贤妻,也是挺不错的体验?

—— 下次还想去做贤妻的女汉子留。

迎来人生第二个10年。

我们可以不跳出框架,但别放弃在框架中寻求突破。

10岁,就好像乱马般穿梭各处碰伤——耍任性、耍白目、都有人在你后面等待着帮你疗伤;
20岁,就好像是奔向成熟的起跑点——你可以在途中疯狂、亦或是一本正经、或两者兼备;
30岁,就好像是测试成熟的检测站——回头望一望、你十年里到底有没有达成自己所想的;
40岁,就好像.....
50岁,就好像......
直到你逝去的时候,就是你的终点站——验收你做人的各方面发展。

所以说,20岁前可以任意地耍任性、耍白痴,那踏入20岁后就要学会收敛、学会让人省心。逛逛书店,你会发现有些书籍是专撰给予20岁的我们。告诉20岁的我们需要知道的几件事情、需要做的几件事情、需要接受的几件事情.......

在踏入20岁的前夕,看到朋友转发的26件事你应该在20岁时做  。觉得里面某些事情不管处于与我同处在20代的你,亦或是比我年长、年幼的你都需要明白与行动的事情。例如运动、学会独立、和家人好好相处之类的事情都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很重要。

在帖子被提及的有些事项,是让我深深地赞同着的。所以,也借此把踏入20岁时代的大方针定下。十年后,回头望望走过的十年时,希望不会偏差太远。愿能沿着起跑点的信念走到30岁的检测站。


学会自主学习、自我充实提升。就算没校园环境的督促,学习也不能因此停下。不想再次在学习语言上的路半途而废,且学习更多提升职业生涯的技能。专注英日双语提升马来文水准、重拾韩文学习课程。然后,提升市场营销经济知识、学习设计软件、兼职修读学士课程或短期技能课程。

尝试与不同人交友、建立联络网。在经历了找工作的事情后,再次深切感受到人脉的重要性。学会圆滑处事,不要因为某些无伤大雅的事而抗拒给双方机会互相了解。直接无视伤害自己的人群,但也感谢他们给予的成长。学习不在意流言蜚语,与知心好友保持联络、关心、旅行。

学会理财、回馈、享受——财务自由!三者看似冲突,但只要把钱正确分配使用就能存钱、回馈家人社会,同时能兼顾自身的娱乐。定期存固定的金额以作不时之需;定时给家用、做善事;让自己吃好吃的食物、买经验(旅行、打工换宿、打工假期)、投资自己与放松自己。最最最重要的,达到财务自由水平!

锻炼身体、学习独立。健康的体魄是成功的最根本需求——养成运动的习惯,活得健康。学习做菜、生活常识,照顾自己、无需他人担心。

2015年4月27日星期一

踏出校园


从幼稚园、小学到中学,我们都在循环着一种让人悲喜交加、却不得不顺从的定律。无论我们如何地抗拒、挣扎、不舍,我们始终都得遵守着那时间的走动、学会放弃与接受。这过程的持续,直到踏出校园后结束。

幼稚园到中学的就学年份是法定的,我们不得不遵守着定律而离开见证着我们天真、幼齿、叛逆演变的教育环境。虽然我们不能在这十几年的时光选择我们的逗留年份,但这世上总有较尊重选择权的教育机构——大学、亦或是学习中心。

说说大学吧。有大学先修班、大学本科文凭、大学学士文凭、研究所到硕士级的课程等等任君选择——喜欢读什么、读多少年、读到什么水平。短辄两年、长辙六七年左右,但是物是人非,谁能保证你旁边还是那堆与你疯狂的朋友呢?有人读了文凭就踏出校园,寻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人继续升学,在避风塘过过日子,然后求出社会时薪水跳级地比昔日同学快。

分析完毕后,觉得就算是有选择年份长短的权利、到最后还是避免不了定律的阴魂不散。

“没有什么舍得不舍得的。生活还是要过,有缘有时间还能约出来喝杯茶、聊往事。”  我就是如此回答了中学好友向我提出是否会舍不得已习惯的大学生活与朋友的疑问。一直在经历的过程,能做多少的挣扎呢?与其说着不舍得,不如趁自己空闲时就约出来聚一聚才是真理吧。

踏出校园,等同踏出舒适圈、抛弃避风塘,走向带来光明却带有黑暗的社会环境。无法再像大学时候,来场说走就走的吃货路线、想睡觉就逃课的不负责任行为,我们真得为我们自己负责了。为父母,为雇主,为公司,为社会负责了。

踏出校园,不代表缘散、不代表没学习的理由。只要记忆依在、情感依在,然有缘相见;只要人活着、社会需要着,就有学习的理由。

2015年4月,我结束了两年的大学文凭课程,正式地和校园生活说“再见”、和社会说“你好”;和疯狂轻松日子、熟悉人群环境说“再见”,重新地认识人群,被磨平身上的棱角、蜕变。

谢谢一起走过两年的你们,谢谢接受我的棱角。